购物中心服务于市民,能让顾客购物舒心,进出容易是关键。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个购物中心运营管理方案,让顾客获得最好的购物体验。

第一步 “看得见”
做好商业展示面,主要能让顾客对购物中心一目了然。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:
1.看得见
土地价值评估;
土地价值评估案例;
2.看什么
形象展示面放什么;
给消费者什么样的形象;
放的业态和品牌要求、选址要求;
3、客户怎么来
还需要让客户看到以后有感觉,看到什么很关键,直接决定项目定位、档次、形象和主题,看到什么让客户产生联想,并吸引客户进店消费。
第二步 “进得来”
做好外部交通衔接
进得来包括交通组合方式、构成比例,关注来本质是回答项目的外部交通衔接方式、如何顺利搭接外部交通方式,不同等级购物中心交通方式差异化对待。
要点1:分析项目四至的道路等级,现状与未来的道路等级,道路等级决定项目定位等级和辐射范围,等级与道路要求成正比;
要点2:提前评估消费者来消费的方式与比例,区别交通设计导向,私家车or公交车or地铁or步行or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交通组合方式完全不同,城市级与社区级完全不同;
要点3:对未来交通拥堵点的判断,建成后及建成后的预判;
要点4:交通出入口考虑拥堵点、便捷性、安全性及相互干扰等问题;
要点5:进得来还得出的去,即项目的安全性,保证出车库不遇到事故。
第三步 “停得下”
做足停车位/停车动线
项目车位配置多少才算够用,满足最大负荷运转的80%停车位需求即可,停车数量在地块允许的条件下,与项目区位属性、公共交通、地铁直接相关。
要点1:不同等级、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对停车位的需求完全不一样;城市级/区域级/社区级/家庭型/年轻时尚型.....对车位的要求完全不一样;
要点2:注意综合体内部停车位指标的共享和协调;
要点3:停车位的数量关系到地下车库层数,最直接影响成本和负一层利用;
要点4:注意不同物业类型在停车位方面的分区和共享,方便后期管理;
要点5:优化停车动线,停车位车位划割,包括出入口,提高车位使用效率。
第四步 “流得动”
内部人流动线设计
关键要素1——出入口:如人的脸面和嘴巴,出入口设计不合理,人流导入会受影响,但必须区别对待形象入口和人流入口的区别;
关键要素2——中庭设计:中庭如人的心脏,人流进入以后在中庭聚集再通过连接中庭的通道,所以中庭的位置、形式、个数、方式很重要;
关键要素3——水平动线:水平动线结合中庭设计,使同平面上各店铺的空间上得到充分展示,使消费者能轻松看见商店内的展示细部,适度长度;
关键要素4——垂直动线:从平面的流线上多出一条向上一层的路,无论是自动扶梯、垂直电梯,还是楼梯,都等于在平面流线上加了支路,分流了人群,由于一层的人群基本是有保障的,所以流线的作用就是尽量把人往高处拉。从而诱使购物者离开低楼层前往另一个楼层购物,这在设计上是楼层垂直动线要解决的问题,高层人气决定购物中心成败;
关键要素5——跨层动线:超过6层的购物中心,消费者已经很难一层一层的走到顶层,有跨层电梯来引导消费者往下向下流动,类似于瀑布往下。
第五步 “逛得爽”
设计主题层及主题区
目的:保证目标消费者迅速找到目标楼层,同时逛的时候有品牌丰富度,主次搭配;深、面宽、硬件设计完全不一样,如儿童、电影院、百货、溜冰场;
关键要点——主题区:围绕各层的主力店,设计以主力店为核心的业态,方便业态互动,后期铺位划割、招商。
第六步 “切得好”
铺位划割及组合
目的:保证资源占有与租金贡献匹配,最大化临街铺位,采用切小合大原则;
关键要点1——先业态再铺位:以业态确定铺位的资源划分;
关键要点2——先主后次:先搞定主力店的铺位要求,再以此为中心铺开;
关键要点3——能用则用:充分利用公共设施,如卫生间、过道、楼梯等人流;
关键要点4——能省则省:减少公共通道、辅助设施对通道资源的占用。
第七步 “撑得住”
辅助设施和电梯设备
目的:看辅助设施和机电设备能否支撑购物中心的正常运营;
关键要点1——卫生间配置:不同主题/级别的购物中心对卫生间配置不同;
关键要点2——补货通道:中高档的购物中心的补货通道设计;
关键要点3——电梯等机电设备:看机电设备能否支撑项目运营。
只要做好上述步骤,购物中心运营管理就会得心应手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此类知识,请移步本站商业地产栏目。